“蓑笠”的拼音:[suō lì]
释义:蓑笠,汉语词汇,指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
出处:
《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郑玄?注:“蓑笠,备雨服。”
《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唐甄?《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例句: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
含有“蓑笠”的诗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唐·柳宗元《江雪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唐·王炎《南柯?·?冥云阴重》
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唐·张志合《渔歌子》
“一蓑烟雨”中“蓑”的读音是什么?
读音:suō lì
释义:指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
出处:《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相关词语:蓑衣 蓑草 戴笠 斗笠
扩展资料:
1.英语翻译
straw or palm-bark rain hat.
2.结构
3.和蓑笠有关的诗句
唐·柳宗元《江雪》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释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唐·张志合《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不须归。
释义: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参考资料:
"蓑”读作[suō]
笔画:共13画
部首:艹部首
笔顺:横、竖、竖、点、横、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撇、捺
结构:上下结构
字义:
(象形。从艸,衰声。古文上象笠,中象人面,下象衰形。字亦作“蓑”。“蓑”是后起字。本义:雨具名。即蓑衣)同本义
用草覆盖;掩着
组词及释义:
烟蓑[yān suō]
蓑衣。唐郑谷《郊园》诗:“烟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牛蓑[niú suō]
牛衣。泛指蓑衣。唐罗隐《严陵滩》诗:“中都九鼎勤英髦,渔钓牛蓑且遁逃。世祖升遐夫子死,原陵不及钓台高。”
蓑蓑[suō suō]
下垂貌。《文选·张衡<南都赋>》:“布绿叶之萋萋,敷华蕊之蓑蓑。”李善注:“下垂貌。”
耕蓑[gēng suō]
农夫的蓑衣。唐崔道融《溪上遇雨》诗:“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蓑笠[suō lì]
蓑衣与箬帽。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苫蓑[shān suō]
茅草所编用以遮雨的覆盖物。《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孙权率十万众攻围合肥城百馀日,时天连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
雨蓑烟笠[yǔ suō yān lì]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烟蓑雨笠[yān suō yǔ lì]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蓑翁[suō wēng]
穿蓑衣的老人。指渔翁。唐杜牧《齐安郡晚秋》诗:“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笠冠蓑袂[lì guàn suō mèi]
戴竹笠,穿蓑衣。泛指渔家装束。《憩园词话》卷三引清汤雨生《明月生南浦》词序:“风日佳时,往往吟啸竟夕,笠冠簑袂,固未尝为天械所拘也。”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秋莲”
本文概览:“蓑笠”的拼音:[suō lì]释义:蓑笠,汉语词汇,指用草或麻编织成的斗篷以及帽子。出处:《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郑玄?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
文章不错《“蓑笠”这个词的拼音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