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什么意思

臣节的解释 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诏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往 西涯公 处 刘瑾 、 张永 之际,不可言臣节矣,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无是非之心。”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王祠联》:“天章褒臣节,想当年 竭力 致身,忠孝兼全,万古精诚光日月。” 词语分解 臣的解释 臣 é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官吏对君主的 自称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古人谦称自己。 古代指男 * 隶:臣仆。臣虏。 君 部首 :臣; 节的解释 节 (节) é 竹子 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 节外生枝 。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 之间 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 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 开始 的名称

疾风知劲草全诗及翻译赏析

朝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

时危见臣节,

世(乱)识忠良 :

时局危难才能表现出臣子的节操,社会动乱才可识别人是否忠良.

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殇 :

国殇 :

死于国事, 为国牺牲的人。

指 可以为英明的君主而死,愿为国家而牺牲。

乱 含有 舌,谐音为 蛇。

死 谐音为 巳,为巳蛇。

综合 :

生肖 :蛇

疾风知劲草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赋萧瑀》,全诗意思是只有经过烈风狂吹之后,才知道哪一棵草是刚劲的韧草;只有经过危难和动荡,才知道哪一个人是坚贞的忠臣。

《赋萧瑀》全诗翻译

在猛烈的大风中,才看得出小草坚强的韧性。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才能辨别出谁是忠臣。

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义。 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怀有仁爱。

《赋萧瑀》原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赏析

李世民以本诗送给萧瑀,述说忠臣的定义,并对萧瑀作了肯定。

唐高祖李渊在位后期,他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为争夺帝位,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萧瑀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最后帮助他夺得帝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是李世民对萧瑀的高度赞美和肯定,其中也不无感激之情。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老子》云:“国家昏乱,有忠臣。”《后汉书?王霸传》云:“光武(刘秀)谓霸曰:‘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又南朝宋诗人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云:“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这些话都表达了同样的的道理,或许都为李世民所借鉴。文天祥《正气歌》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由于唐太宗这么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在诗中引用了“疾风知劲草”,才使得这句话流传千古,成为了至理名言。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10)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晓霜霜的头像
    晓霜霜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晓霜霜”

  • 晓霜霜
    晓霜霜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臣节的解释 人臣的节操。《孔子家语·致思》:“长事 齐 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汉书·路温舒传》:“诏书令公卿选可使 匈奴 者, 温 舒 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

  • 晓霜霜
    用户080502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