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看赵国名人蔺相如的第二个故事,这篇故事也是选入小学课本(至少我那时候是)。这也是蔺相如和秦王第二次见面,第二次的见面,更是气氛紧张,相互碰撞,火花四起,充满冲突。
1、渑池之会和完璧归赵也大致类似,文章着重刻画了蔺相如的勇敢坚韧、对外强势之为。蔺相如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对外极端强势,而对内又懂得妥协(负荆请罪的典故)。近段时间两次与秦昭襄王的会面,蔺相如都为主要角色,两次击垮了秦王的面子。我们从秦昭襄王的对外强势对内镇压的姿态来看,也是一名颇强悍的人,与蔺相如的会面,真如火星撞地球,一物降一物。
2、但是文章读完,我们应该从蔺相如的这种英雄气概中抽身出来,想想这次会盟的意义。
3、从秦国来看,这几次与赵国的会面,除了试探的意味,还有结盟、瓦解的含义。
试探并不用多说,两次会议结束,秦王应该有个大致的判断,即赵国实力强盛,重臣皆有才干,而赵王,确实比他父亲武灵王差强人意一些。
目前阶段,秦王确实想与赵国结盟。毕竟秦国此时的战略目标是楚国,魏韩已被打服,燕齐不足为惧,就怕赵国背后插刀,所以竭力想拉拢赵国势力。但你看秦昭襄王霸气威武自信的劲头,想和人家结盟还不忘羞辱人家,真的是怀揣的我现在不想揍你,现在你必须跟我混的流氓气息。
还有就是想瓦解赵国的深层含义。目前局势,秦算大国,赵算强国,其他势力,基本已经不入流了,但还存在,就怕野草春风吹又生。所以现在秦国拉拢了赵,昭示天下,赵和我大秦是一伙的,你们掂量着些。别的势力除了惧怕的念头,更多的是会感觉到赵已经背叛,尤其是三晋大地和山东势力,这就相当于散兵游勇的老大哥主心骨突然叛敌了啊。
4、从赵国来看,这几次会面的影响,其实是国家外交部署的选择。一派选择亲秦,二派选择孤立秦。目前结果来看,是一派势力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应该也是新赵王赵何想达成的。这种局面的形成,也是被逼无奈,赵国现在没有一个靠的上的势力和秦国玩耍,再加上完璧归赵后,秦军对赵国的敲打(都打到代了,快到邯郸了),现在也只能暂时隐忍,随机应变。并不能说赵王是墙头草。
5、赵国为什么两次都能在会晤中占上风?因为楚怀王给后世立了活生生的榜样。赵王去秦时,廉颇已在边境布下重兵,毕竟赵军团野战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30天不见赵王就立太子的宣言,让秦国无机可乘。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环凌硕”
本文概览:我们接着看赵国名人蔺相如的第二个故事,这篇故事也是选入小学课本(至少我那时候是)。这也是蔺相如和秦王第二次见面,第二次的见面,更是气氛紧张,相互碰撞,火花四起,充满冲突。 1、...
文章不错《渑池之会典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