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三尸的道教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尸的道教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道教的信仰中,“三尸”代表人体内部的三种“恶欲”,即私欲、食欲和性欲......三尸,其原型是三种虫子。道书《梦三尸说》曰:“人身中有三尸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
首先是要斩除执念,如善恶/胜负/贪欲/女色等,佛家称之为破执.
“三尸”又称“三虫”,其概念源于汉代纬书。《河图纪命符》曰:“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纪一年也;过小者,夺算,算一日也......
又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穷(当为庚)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服药有益,乃成仙。”道教承袭此说,以治“三尸”为成仙之要。一方面给“三尸”取名并描述其各种罪行;另一方面,提出种种治“三尸”的方法。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已引《易内戒》、《赤松子经》及《河图纪命符》言“三尸”之性质及危害,又在《遐览》中著录《三尸集》一卷,表明魏晋道教已视灭“三尸”为修道所必需。其后,南北朝至隋唐间,又有不少道书专论“三尸”及守庚申,《云笈七签》引录为“庚申部”,载卷八十一至八十三。其《太上三尸中经》云:“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
“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噉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令人下关搔扰,五情勇(涌)动*邪,不能自禁。”《中山玉柜服气经》则称“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所述罪过大同小异。 许多道书载有消灭“三尸”的方法,除以辟谷服气、符咒、服药以驱除三虫外,主要为守庚申。现在也有很多网站媒体在宣传辟谷,如网易新闻《辟谷:不吃也是养生》 、龙腾辟谷论坛《辟谷的好处》 等……《三尸中经》云:“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小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经曰:三守庚申,即三尸振恐,七守庚申,三尸长绝。”《神仙守庚申法》云:“常以庚申日彻夕不眠,下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中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上尸交对,斩死不还。”守庚申以除“三尸”,在唐宋十分流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云:“庚申日,伏尸言人过,本命日,天曹计人行。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凡学道者未有不信其说,柳子厚最号强项,亦作骂尸虫文。”又说:唐末某日,朝士会终南山太极观守庚申,独道士程紫霄持反对态度,笑曰:“三尸何有?此吾师托是以惧为恶者尔!”此外,唐末五代所出之《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除讲“三尸”和守庚申外,着重讲腹中“九虫”:伏虫、回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鬲虫、赤虫、蜣虫;并附图说明该“九虫”所能导致的各种病变及灭“九虫”的药方。以现代医药学的眼光来看将“三尸九虫”为类似蛔虫等九虫”,具有进步意义。
又:三尸,也是 道教认为的人的三种妄念:痴,贪,嗔。
关于“三尸的道教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浮白客”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尸的道教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尸的道教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道教的信仰中,“三尸”...
文章不错《三尸的道教中》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