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是什么人

网上有关“吕洞宾是什么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吕洞宾是什么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道教奉吕洞宾为纯阳祖师,就是世人称作的吕祖。关于他的传说可能是最多的了。他的出身也很神奇,都说他出生在林檎树下,出生时异香扑鼻,空中伴着仙乐,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飞入他母亲的枕头便消失了,然后胎儿降生了。出身这样神奇的吕洞宾自然是气宇非凡,还很小的时候就极其聪明,被邻里称作神童。

 长大后的吕洞宾,也算是一表人才,但有些奇怪的是,已经二十了却不娶妻,这在当时算作奇人了。而且吕洞宾的运气看来好像也不怎么好,考了好多年的进士却始终没有考中,这对这位小时就日诵万言的神童来讲,真是打击太大了。吕洞宾万念俱灰,决心不再考了,一个人出去游览一下,解解心中的烦闷。

 让吕洞宾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游览却改变了他的命运。有一天,在长安的一座酒楼中,满腹郁闷的吕洞宾看见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正在墙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又写得很有些超脱的意思,就忍不住上前跟他攀谈起来,知道这就是那么有名气的仙人汉钟离了,两个人就聊了起来,聊得还真是很投机,这时吕洞宾没想到汉钟离说道:我就住在终南山的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这时的吕洞宾虽然向往神仙的生活,屡试不第的打击也让他挺郁闷,但毕竟还是凡心未了,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谢绝了汉钟离的邀请,没有答应。看这情形,汉钟离也知道这是时机没到,于是便说:这样吧,你看我们也是很投缘,不妨我们一同好好游历一下长安,感受一下这长安的繁华好不好?这话正中吕洞宾下怀,自己一个人游历也是了无乐趣,有这样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做伴同游岂不正好?于是便欣然答应。

 自此,两个人便整天流连于市井之中,真是个好不快活,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到了晚上,汉钟离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汉钟离对他关怀照顾得是无微不至,他累了,汉钟离就专门为他做好吃的等他醒来吃。天天这样尽兴游玩,吕洞宾仿佛真的忘记了人生的烦闷了,感觉这样的日子也真的挺好。

 有一天,吕洞宾感觉累了就又自顾自睡去了,汉钟离依然在为他做饭。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虽然连日来与汉钟离在一起仿佛过得神仙一般的日子,但是毕竟他还是凡心未了,屡试不第始终让他不能释怀。所以这天,刚一睡着,就做上梦了,而且还是个美梦。吕洞宾梦见自己不仅考中而且还是状元,一时间文武百官都来祝贺,他自己也借着喜气娶妻生子,日子过得还真是红火,子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可惜好景不长,忽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莫名其妙地获了重罪,万贯家产被没收得一干二净,妻离子散,到最后孑然一身,穷困潦倒,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只能站在雪地中瑟瑟发抖,真是感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吕洞宾刚要叹息,却突然被惊醒,醒来后还觉得自己有点迷迷糊糊的,还在为梦里的际遇感慨。汉钟离看到他这个样子不禁笑了。这时汉钟离做的饭还没熟,于是汉钟离就题诗一首: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肴。吕洞宾一看题诗大惊:难道你知道我的梦?汉钟离说:你刚才在梦里,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看尽了人情百态,也享尽了荣华富贵,但是五十年的时光也就是一刹那呀!你得到的不值得高兴,你失去的也没必要伤悲,人生不就像一场梦么?听汉钟离这样一说,吕洞宾觉得好像忽然间看明白了一切,于是下定决心随汉钟离赴终南山鹤岭,并最终得道成仙。

 其实关于吕洞宾老百姓最熟悉他的还是那句俗语,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有人解释说,这句话是狗对吕洞宾先后身着不同服饰的不同反映,是影射某些人士对贫富两种人的不同嘴脸,但这样解释的话,那又跟不识好人心又有什么关联呢?好像有点解释不通。其实关于这句俗语,还有另一个版本,这就是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了。

 说这吕洞宾在被汉钟离点化成仙之前,有个叫苟杳的同乡,从小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看到他的状况非常同情他,两个人也是志趣相投,于是就结拜为兄弟了,祖辈留下了些家产,虽然屡试不第,但天天会客访友,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既然现在与这苟杳结拜为兄弟了,自然是要请到家里来住的了,而且吕洞宾还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也算了了自己心愿。这苟杳搬来吕家后,每天就是读书,二人谈天说地的,倒也过得平静。

 有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又很用功,就有意把妹妹许配给他,就把这想法对吕洞宾说了,并且问吕洞宾行不行,吕洞宾把苟杳接家来的目的就是希望他有个好前程,现在前程的事还没怎么样呢,这提亲的先来了,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便连忙推托,可没想到一旁的苟杳听了却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说,自己想订这门亲。

 苟杳这样一请求让吕洞宾有点为难,但自己毕竟只是他的结拜兄弟,再说苟杳要成亲也不是什么不应该的事,自己也不能不同意啊,想来想去,吕洞宾对苟杳说,这样吧,林家**貌美贤惠,既然贤弟想娶,我也不阻拦你,不过有个条件,你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不禁愣住了,哪有当哥哥的提这样要求的?但他实在是太想娶这林家**了,况且哥哥对自己也有恩,思前想后,咬咬牙还是说要娶。

 转眼到了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是喜气洋洋,再看苟杳却不怎么高兴,好像觉得没脸见人一样,后来干脆躲到一边不露面了。等到晚上,客人都散去了,该洞房花烛夜了,新娘子披着盖头倚床坐着等新郎官。苟杳记得先前的约定,早就不知道跑哪去了,吕洞宾也没管苟杳去哪了,径直闯进洞房,进门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可怜那林**满心欢喜在等新郎官,可等到半夜,丈夫就是不上床,又不好过来叫,就只好自己和衣睡下。等到天亮醒来,丈夫连影都没有了,一连三个晚上都是这样,林**也没有办法只好忍着。

 苟杳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第四天晚上早早地就进了洞房,他看见新娘子正一个人在那伤心落泪呢,心想这新娘子受委屈了,便连忙上前赔礼,林**一看丈夫跟自己开口说话了,便一边哭一边问到:夫君为什么连续三个晚上天黑才来,天亮就走,来了就是读书也不上床睡啊?林**这一问,立刻让苟杳目瞪口呆,过了好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林**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苟杳说明经过,这夫妻两个才高兴起来,一起说道:兄长的恩情,我们将来一定报答!

 从此,夫妻二人夫唱妇随,苟杳读书越发地勤奋,几年后,苟杳不负吕洞宾的苦心,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千恩万谢地与吕洞宾一家挥泪告别上任去了。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八年。这吕、苟两家倒也没什么太多的来往。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年的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倾刻间便化成一堆灰烬,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一家老小都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因为吕洞宾一直没有做什么事,这场大火对于他来讲等于是灭顶之灾了,没办法,夫妻俩就商量去找苟杳帮忙。一路上吕洞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一看吕洞宾来了,立即把林**叫出来拜见兄长,好吃好喝的招待,那真是热情得没法形容。听说吕家遭了大火,两口子也难过得落泪,可就是谁都不提帮忙的事情,就这样一连住了一个多月,愣是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越住越觉得着急,想想家中的妻儿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正等着他拿钱回去呢,更是急得不得了。吕洞宾越想越生气,心想,这苟杳当官了,忘恩负义了,于是一气之下回家了。

 可让吕洞宾没想到的是,等他回家时发现,家里盖了新房。他很是奇怪。老婆哪来的钱盖得新房子呢?他正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这就是说家中死了人了!这可让他大吃一惊,他三步并作两步跑进屋里,却见屋内当中摆着一口棺材,妻子正披麻戴孝号啕大哭呢。吕洞宾愣了半天,心想,老婆是哭谁呢?忙上前叫了一声。没想到吕洞宾的老婆回头一看,竟然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指着吕洞宾,哆哆嗦嗦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听老婆这样问更不明白了,就问到:你怎么这样问呢?你看我这不好好地回来了么,怎么会是鬼呢?听他这样说,他老婆才敢仔细地端详起来,这才认出还真是吕洞宾。

 原来,在吕洞宾去找苟杳后不久,就来了一帮人来给他家盖房子,这些人来了后什么话也不说,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来了一大帮子人,抬着棺材进来了,只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吕洞宾的老婆一听自己的男人病死了,想都没想就哭上了。吕洞宾一听,立即明白这是苟杳玩的把戏。他心里这个气啊,走近棺材,操起一把大斧就向棺材劈去,手起斧落,棺材立即分为两半,只见里面金银珠宝散了一地,里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另一说法,因为苟杳和狗咬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在八仙传说中有关吕洞宾的传说是最多的,他一个人的故事大概就占了整个八仙传说故事的三分之一。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按照文人或者具有文人气质的道士的形象来描绘吕洞宾的。其中,有一小部分是说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的事的,比如我们刚刚说过的他与苟杳的传说是说他和朋友的真挚友谊,还有的故事讲述他剑的来历,还有的传说讲他修炼时的心诚志坚和对师长的爱戴。这些传说都让我们了解了吕洞宾的性格,了解了吕洞宾是和普通人一样有人情味甚至有时还很可爱,不像个神仙,倒更像个普通人。

 等到吕洞宾得道成仙后,有关他的传说,内容就相当的丰富了。在《洞山剑峰》《纯阳村》里吕洞宾降伏妖魔,为民除害;在《盗玉簪》《瑶池会》里吕洞宾对抗天庭,战王母娘娘;《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三里寺》里吕洞宾救助忠良,造福百姓;而在《云门献手寿》《吕洞宾和白鹤楼》《张卖鱼得宝》里吕洞宾又大胆嘲弄权贵,鞭笞富豪;在《城隍山遇仙》《吴井水》《无理矮三分》里吕洞宾扶持正气等。总之,在这些作品里面,吕洞宾都是以一个善良、正直、潇洒、风趣的神仙形象出现的,应该说中国的老百姓还是比较喜欢他的。但是也有一些传说中写了他的缺点和毛病,比如说他轻薄、贪馋、卖弄才华、自负和固执等,在这类传说中,吕洞宾成了船夫,村姑以及落第秀才手下的败将,神仙还不如凡人高明。

 其实吕洞宾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但在民间长期流传中,他的故事却越来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中国老百姓的一个心理偏好,人们也是把自己的意愿和生活情趣寄托在他的行为上,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吕洞宾的形象。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有关吕洞宾的传说,我们会发现,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着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法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出世思想的表现。而他成仙之后却以度尽天下众生为己任,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在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到处留下仙迹。他还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又有关于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故事广泛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甚至有同名影片拍摄(白牡丹为当时名妓),从这可以看出,这些传说都是广为人知的,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不但没有使吕洞宾的神仙形象受到丝毫的影响,相反却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的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失意知识分子形象的神仙代表。这些特点也使得吕洞宾这个神仙的故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因为不同阶层的人们都喜爱他,所以人们也就更愿意借助于他这一形象附会出更多的故事来。

吕祖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玉清内相⑵,金阙选仙⑶。化身为三教之师⑷,掌法判五雷之令⑸。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⑹;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⑺。四生六道,有感必孚⑻;三界十方,无求不应⑼;黄鹄溪头留圣迹⑽,玉清殿内炼丹砂⑾。存芝象于丹崖⑿,显仙踪于玄洞⒀。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⒁。大圣大慈,大仁大孝⒂。开山启教,灵应祖师⒃。天雷上相,灵宝真人⒄。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⒅。

注释

⑴吕祖:即吕祖先师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河东蒲州永乐县人(今蒲板县永乐镇),祖吕谓,礼部侍郎;父吕让,海州刺史。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初,母就蓐时,异香满室,天乐并奏,有白鹤自天而下,飞入账中不见。真人生而金形玉质,仙风道骨,鹤顶猿背,虎体龙腮,风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身材雄伟,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有一点黑子,足下纹起如龟。少而聪明,日记万言,矢口成文。身长八尺二寸,顶华阳巾,衣黄衫,系皂绦,状类张子房。年二十不娶。始在襁褓,异人马祖相之曰:“此儿骨相非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钟离、采和,牢心记取。”后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祛魔。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时年六十四岁,还长安,至酒肆初遇钟离祖师,被以“黄粱梦”感化,又以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授以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遂发愿潜心修道,度尽天下众生。初居终南山,又受钟离祖师上真秘诀,修炼成道。于是周游天下,化渡众生。曾传度刘海蟾真人、王重阳真人,开道教南北二宗。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故常尊称“吕祖”。元世祖尊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武宗又加号“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吕祖形象,深入民间,其灵踪圣迹,更是遍布全国。

⑵玉清内相:玉清,指三清圣境之一,为元始天尊所治。内相,仙职,辅佐元始天尊掌管仙界枢机。可见吕祖品位之尊。

⑶金阙选仙:金阙,即天庭。天庭选举仙官。此指吕祖仙职为经评选而授。另一解:吕祖在天庭受命主持选仙之事。

⑷化身为三教之师:化身,应化显身。三教,指儒、释、道三教。吕祖道业日隆,太上命他任三教祖师。

⑸掌法判五雷之令:法,道法。法为道之用,道门以法体道而济世度人。判,唐宋官制,以大兼小曰“判”。吕祖已臻仙职之极品,又兼掌五雷,故曰“判”。道门五雷正法,能召役雷霆,代天惩恶扬善。以上述吕祖仙职仙司。

⑹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传吕祖自幼攻习儒业,想取得功名以承祖业。但两举进士而不第。心灰意冷,还长安,酒肆遇钟离祖师。因与同煮黄粱饭,钟离祖师云房自为执炊。洞宾忽就店中昏睡,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始自翰苑擢台谏秘阁,及指挥使,无不备历;两娶富贵家女,生子婚嫁早毕,孙曾云绕,簪笏满门。如此凡四十年,又独相十载,权势颇赫。偶被重罪抄没家资,分散,妻孥流于岒表,一身孑然,辛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诰叹,忽然梦觉,黄粱炊尚未熟。洞宾感悟功名富贵正如梦镜不实不久,遂向云房求度世之术。

⑺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宝剑,指火龙真人传与吕祖之天遁剑。吕祖度化世人,为民除害,用金光闪耀的天遁宝剑,斩除人世间的一切妖魔鬼怪。使学道之人早日成道,修成正果,与道合真。

⑻四生六道,有感必孚:四生,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类生物,名为众生。此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六道,一天道、二神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地狱道、六饿鬼道,乃为众生轮回生死趣。感,感应。孚,信。众生心诚则能感动吕祖,吕祖必以愿力相应。所应诚信有准并无差失。

⑼三界十方,无求不应: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镜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人于轮回。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并上、下合为十方。此句言,吕祖发愿度化世人,三界十方,一切众生,没有向吕祖祈求而不应验的。

⑽黄鹄溪头留圣迹:溪,疑为矶。黄鹄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蛇山,山有黄鹤楼,楼因山而名。相传该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后历代屡建屡毁。据史载,昔日的黄鹤楼轩矶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疑似“仙宫”。相传吕祖曾化为道士与武昌太守下棋,连下数局,太守皆输。一会儿,道士拂袖而去不见人影,太守急忙派人寻找,却没找到。后听人说在郡治前吹笛,寻人刚至郡治前,则又听笛声到了郡治东面,寻人到东面,笛声又至西面,寻人到西面又听笛声在南面,到南面则又听笛声在北面,到北面又听到笛声在黄鹤楼前。有人见道士走进石照亭中就不见了。仅留诗一首:“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汇湄。哀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日知。”末书一“吕”字。这就是吕祖在黄鹤矶头留下的圣迹。(此后,吕祖题诗的石照亭也改名为吕仙亭。一说吕祖曾在黄鹤矶头卖桃面留圣迹。)大抵吕祖隐显非常,所留圣迹也不限于一时一事。

⑾玉清殿内炼丹砂:吕祖《前八品仙经·保精固命品》记述,吕祖在下降人间之先,已历劫修行。天宝元年正月九日登郁罗虚梵天宫,即元始天尊玉虚宫,侍于元始天尊之前,与十极真人一起听天尊演说《大周天伏火灵砂丹诀》,即指此事。

⑿存芝象于丹崖:芝象,芝为瑞草,此指吕祖仙像。丹崖,或作山岩、仙岩。据《绵州府志》载,医吾闾山北,有孤石峭壁,上镌吕仙像;又名吕公崖,乃吕祖炼丹处。此即“存芝象于丹崖”。

⒀显仙踪于玄洞:仙踪,指吕祖留下的圣迹。玄洞,一作云洞,指仙家洞府。《本传》述吕祖道初成后,上帝命居荆山洞府,后又在庐山、罗浮诸洞天多次显化。

⒁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阐,阐发、弘扬。法,法派。香火,原指后代,此指教派的传承。吕祖度化世人,功绩显赫,金丹南北宗皆为吕祖法脉,故王重阳创全真教奉吕祖为五祖之一。后嗣,指吕祖所传之法嗣。梯航,登天之梯、渡海之船。此喻接引世人早登彼岸的大道。

⒂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大圣,具有最高智慧。大慈,慈爱、慈悲。仁,仁爱、同情。孝,指善于奉伺父母。大圣大慈,为仙真极则。大仁大孝,为一切美德根基。此为极赞吕祖之辞。

⒃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开山,创前人所无、开后人之前例。启教,创立教派。

⒄天雷上相,灵宝真人:天雷上相,为吕祖仙职名。五雷正法总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执掌。吕祖兼判五雷之令,故为天雷上相。钟离祖师又亲授吕祖丹经《灵宝华法》,故称灵宝真人。

⒅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此为吕祖之尊号。宋代尊为“妙通真人”,元代尊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关于“吕洞宾是什么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初白的头像
    初白 2025年07月22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初白”

  • 初白
    初白 2025年07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吕洞宾是什么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吕洞宾是什么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道教奉吕洞宾为纯阳祖...

  • 初白
    用户072206 2025年07月22日

    文章不错《吕洞宾是什么人》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