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反侵略的抗倭之战

第一次反侵略的抗倭之战

明抗倭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从1555年开始的人民抗倭斗争,到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打败倭寇,前后历经8年,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平定倭患,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此次军民抗倭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消除了明代近200年的倭患,是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海疆的着名范例,也为我国海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

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明正统以后,海防松弛,加之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十分活跃,倭寇祸患越来越严重。这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

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这些海盗商人与倭寇勾结,使得倭患愈演愈烈。

1555年5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浙江嘉兴北的王江泾大破倭寇。这是抗倭战争取得最大胜利的一次,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

同年秋天,明朝着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御倭前线,任浙江都司金书。次年被推荐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不久又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三府。这些地区是倭寇时常出没、遭受倭患最严重的地方。

戚继光到任后,决定招募新军。经过几个月的严密组织和艰苦训练,他建立起一支以义乌农民和矿夫为主的3000新军,并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术,用以训练士兵。这支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

1561年,倭寇50余艘船,2000余人聚集于宁波、绍兴海面伺机入侵。戚继光立即督舟师出巡海上。倭寇遂离开台州防区骚扰奉化、宁海,以吸引明军,而后乘机进犯台州。

戚继光将军队一部守台州,一部守海门,自率主力赴宁海。倭寇侦知戚家军主力去宁海,台州空虚,遂分兵三路分别进攻台州桃渚、新河、沂头。戚继光部署兵力,与敌人展开了台州大战。

4月24日,倭寇大肆抢掠新河城外各地。城内精壮士兵大都出征,留守者人心惶惶。戚继光夫人挺身而出,发动妇女守城,迫使倭寇不敢贸然逼近。25日,在宁海的戚继光令胡守仁率部驰援新河。

26日,倭寇逼近新河城下。这时,援军赶到,双方展开激战。入夜,戚家军打败倭寇,残倭从铁岭方向逃走。次日,戚家军乘胜追击,将残倭打得落花流水。

戚继光击败宁海之倭后,听说进犯桃渚之敌焚舟南流,改进精进寺。他认为敌人这样做,是想乘虚侵犯台州府城,于是挥师南下,决定急行军先敌到达府城。于是,双方于离城仅1千米的花街展开激战。

戚家军前锋以火器进攻,杀死敌人前锋头目,敌人主力大败退逃。戚家军即分兵两路猛追,将一股敌人沉于江水中,另一股被歼灭于新桥。只一顿午饭的工夫就结束了战斗,战果颇丰。

5月1日,泊于健跳沂头海面的倭寇进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妄图劫掠府城。戚继光率军人在大田岭设伏,与倭寇对峙。敌人闻有备,遂逃至大田,欲窜犯仙居,劫掠处州。

大田至仙居必经上峰山,山南是一狭长谷地,便于伏击敌人。戚继光先敌人到达上峰岭,令每人执松枝一束隐蔽身体,严阵待敌。倭寇列10千米长队向仙居方向行进。

戚家军待倭寇进入伏击圈,鸟铳齐发,并列成一头两翼一尾阵,居高临下,勇猛冲杀。倭寇措手不及,仓皇应战,当即有数百人缴械投降。余倭被迫退至白水洋朱家大院,被戚家军全部歼灭。

5月15日,戚家军又取得了藤岭战斗的胜利。5月20日,消灭了窜犯宁海以北团前、团后占据长沙之倭寇。从四月下旬开始,戚家军以少敌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取得了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的胜利,消灭倭寇数千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倭寇窜犯宁波、温州,戚家军和其他明军配合,全歼倭贼,此后,倭寇未再大规模进犯台州地区,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浙江倭患平息后,倭寇纷纷南下骚扰福建,福建成为倭患中心。

1562年7月,戚继光被派往福建剿倭。他入闽碰到的第一个倭巢是横屿,这是福建宁德县城东北海中的一个小岛,岛上倭寇有数千人,盘踞数年,明军无可奈何。

戚继光决心攻拔这一据点。他让士兵每人拿一束草,随进随用草填泥,士兵摆成鸳鸯阵,戚亲自击鼓,士兵在战鼓声中踏草前进。

上岸后,兵士奋勇当先,与倭寇展开激战。后续部队也涉过泥滩,双方夹击,乱了敌倭的阵势,很快占领了倭巢,并将其焚毁。此战取得了入闽抗倭的第一次胜利。

横屿之战后,戚家军在宁德稍作休整,便向福清挺进,相继攻拔福清境内的数个倭穴。8月29日抵达福清城,9月2日于福清牛田大败倭寇,大部歼灭。

9月13日,奇袭盘踞林墩的倭贼,消灭了兴化一带的倭贼。10月间,戚家军班师回浙江,从事休整和补充兵员,以俟再战。

戚继光回浙后,倭寇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攻陷兴化府城,在城中烧无恶不作,盘踞两个多月才弃空城退出,经岐头攻陷平海卫,以此为巢,四出骚扰。

福建再次面临倭患的威胁。明政府调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先期援闽的广东总兵刘显与戚继光一道抗击闽倭。

1563年4月,戚继光抵达福建,立即查看倭巢地形。在攻击平海卫倭寇的战斗中,戚家军为中军,担任正面进攻,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左军,从两翼配合攻击。

4月21日,戚家军以一部为前导分兵三路,以火器打乱倭贼前锋骑兵,乘势发动猛攻,两翼部队投入战斗。倭寇三面受敌,狼狈窜回老巢。三路明军乘胜追击,将敌人围困巢中,并用火攻,荡平了倭巢。

平海卫之战后,戚继光又率部消灭了原侵扰政和、寿宁的倭寇。随后,又相继大败倭寇于仙游城下、同安王仓坪和漳浦蔡不岭,斩获颇多。至此,福建倭患基本平定。此外,戚继光与俞大猷配合,歼灭了广东的倭寇。

至此,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灭倭志向。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

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

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

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知识点滴

1562年,一伙倭寇扎营在福建宁德边的横屿上,小岛四面环水,退潮时尽是泥沼。倭寇凭借有利地形,在岛上又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陆军难以进攻,水军也无法靠近。

为了消灭这股敌人,戚继光察看地形后,制定了陆军进攻的方案。他命令战士们在海水退潮时,快速地在烂泥上铺上稻草,冲上横屿。

天降神兵,倭寇毫无准备,经过短暂的激战,敌人被戚家军全歼,倭寇盘踞3年的横屿一举收复。戚家军从此威名远扬,倭寇称戚家军为“戚虎”。

戚继光抗倭是哪个皇帝时期?

戚继光( 1528-1587 )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

号南塘

晚号孟诸

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出身将家。初嗣职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调浙江

次年任参将

抵抗倭寇。招募义乌农民、矿工

编练新军

人称戚家军

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大胜。次年调往福建

捣破倭寇在横屿(今福建福安南)的老巢。四十二年再到福建

升总兵。后经多年奋战

终于解除东南倭患。隆庆二年(1568年)以都督同知调镇蓟州

加强战备

在镇16年

以功进左都督。张居正死后

南调广东

不久辞官罢归

病死于家。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

着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

早年任登州卫指佥事

以后升至神机营(使用火器的部队)副将。戚景通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

戚继光自幼就舞枪弄棒

还从父亲那里学到不少的军事知识。

儿童时代的戚继光

常常同小伙伴们做打仗的游戏

用泥块瓦石摆阵式

竹杆色纸做旗号。年幼的戚继光扮作指挥官

领着一群孩子

攻守进退

很有办法。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

戚景通去世

17岁的戚继光依例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他的职责是管理屯田事务。

戚继光刚刚开始军事生涯

就碰上倭寇入侵。这时

他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得失

而是祖国边防的安全。他在这一时期写下的诗句“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表达了他平定海疆的志向。

那时

不仅外来的沿海倭患很严重

在中国内部

明朝中央政权同蒙古各部地方势力之间的冲突也十分尖锐。

原来

蒙古贵族建立的元王朝覆灭后

蒙古各部封建主势力对于明朝

有时臣服

有时对抗

影响全国的统一。嘉靖年间

蒙古族的鞑靼( dádá)、土蛮和朵颜等部多次南下进攻。鞑靼首领俺答曾要求明朝中央 *** 赐给他封号

允许在长城关口贸易从而臣服于明朝。但明朝中央 *** 没有同意

地方官甚至杀死俺答派来的使人

从此俺答就准备攻打明朝。

1550年(旧历叫庚戌年)秋天

在山东考中了武举人的戚继光

到北京参加会试。正好碰上俺答率领骑兵从长城古北口南下

围攻北京城

这就是有名的“庚戌之变”。

京师危急

连应试的武举们也奉命守城。戚继光被委派为传达命令的总旗牌官

他还向朝廷提出了一套御敌方略。

兵部很重视他的建议

除了上报皇帝

并印发给将士

作为练兵的参考。有的官员还上疏推荐

说他善于骑射

而且通晓兵法

可以委以重任。戚继光的名声在京城传扬开来了。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夏

戚继光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

整顿山东的军备

以防倭寇入侵。他在山东督修海防工事

加紧练兵。他在练兵时很重视整顿军纪。当时军营中有他的一个长辈亲戚

这个人仗着自己是长辈

不服从指挥

戚继光当即按照军法处罚了他。当天晚上

他主动找这位长辈

耐心地解释了必须重视军纪的道理。对方被他一心为公的精神所感动

对他说:“你执法如山

以后我再也不敢违背命令了。”

在戚继光的主持下

山东沿海的防务日趋巩固

倭寇不敢再来侵犯山东了。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秋天

朝廷把他调到浙江

负责全省的军队屯田事务。

戚继光到浙江时

浙江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一次

倭寇侵入杭州湾北面的桐乡县

他跟随管辖闽浙等省的总督胡宗宪

出兵御敌。他积极地出谋划策

很得胡宗宪的赏识。不久

朝廷决定增设一名参将

守卫倭寇经常来犯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地方。在胡宗宪的推荐下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夏

戚继光被任命为分守宁绍台三府地方的参将。

1556年八月

土匪王直勾结倭寇

进攻浙江慈溪县的龙山所。各部明军共有一万多人

人数比敌人超过好几倍

可是遇到倭寇一阵凶猛的冲击

竟纷纷后退

只有戚继光勇敢地率部迎战。他一连三箭

射中了三个倭酋

后退的明兵这才返身再战

转败为胜。

一个月后

倭寇又在龙山所登陆

戚继光和另一个抗倭名将俞大猷( yóu)及其他各部明军

再次打败了敌人。

明军在追击中遭到伏击

大部分惊恐逃散

只有台州知府谭纶和戚继光带领的两支队伍坚守。倭寇不敢轻犯

逃到海上去了。

1557年夏天

倭寇在台州沿海登陆

戚继光奉命驰援

途中获悉倭寇转犯温州

就改赴温州。5月16日起

明军同倭寇在瓯江北岸盘石卫的乌牛一带开战

仗仗得胜。29日

倭寇乘船败逃

戚继光沿着江岸

飞马追了上去

一箭射倒了敌船的舵手

兵士们乘势放火

焚毁了全部敌船

明军打了个大胜仗。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春夏之际

倭寇侵扰温州特别是台州的沿海地区。在已经升任浙江按察副使的谭纶的指挥下

戚继光从宁波出发

赶到被敌包围了月余的桃渚( zhǔ)

这是台州东面一个重要据点。戚继光几经血战

终于解了桃渚之围

随即率兵来到台州东北的海门卫。6日深夜

风雨交加

倭寇偷袭海门。戚继光迅速歼灭了偷袭之敌。并烧毁倭船32艘

不久

犯温州的倭寇也被赶走了。明军在这次台温战役中

共歼敌三千左右

救出被俘掠去的百姓六七千人。在这次战役中

戚继光的功劳最大。

戚继光在浙江的几年抗倭斗争中

发现明军的纪律太差

一遇强敌就只顾逃命

队伍溃散。以后虽屡战获胜

但他仍常常地感到

大部分官兵缺乏严格训练

战斗力弱

军纪不严

士兵经常骚扰百姓

靠这样的军队无法完成彻底消灭倭寇的任务

必须训练出一支新军队。1559年秋

浙江沿海暂时安定下来

戚继光就开始招募新军。

戚继光把招募到的新兵带到绍兴驻地

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让不同年龄、不同体格的士兵

使用不同的武器。年纪大的使长牌

年少身手利落的使藤牌

壮年汉子使用长枪和刀

年长体壮有经验的使用狼筅( xiǎn)。狼筅用长竹做成

节枝坚密

竹杪装上利刃

既能用刃刺杀

又可借竹枝蔽护自己

是一件多功能的武器。这样因人而异地使用武器

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加强。

戚继光在练兵中还教给士兵们布阵的方法

以便在不同的地形

采取不同的战术。他看到浙江、福建沿海都是丘陵地带

多山多水

不像北方平原那样便于驰骋

就创造了特别的阵法。其中有一种阵法叫“鸳鸯阵”

最便于同敌人作短距离的战斗

它的作战方法是:敌人进到一百步以内

命令兵士放射火器;敌人进到60步以内

命令弓弩手放箭;距离再近

就命持刀枪的士兵向敌人冲杀。

冲杀时以12人为一队

持长枪、狼筅的士兵从两边包围斩杀。这种阵法

可以使各种武器互相配合

作战灵活

而且攻守自如。

戚继光组建了新的步兵后

又招募渔民

编成一支新的水军。为此

制造了一批战船

装备以火铳、火箭等精良的武器。这样

在海上也能打击倭寇了。

由于戚继光训练军队有方

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建立起来了

人们称之为“戚家军”。

当时一般官军不仅战斗力差

还经常欺压人民

为人民所痛恨。戚家军虽然也是官军

但是戚继光一开始就重视军民关系

严格军纪使部下士兵没有出现扰民现象。他曾告诫士兵说:“国家在沿海驻扎军队

是为了巩固海防和保护老百姓

这样

百姓才交粮纳税来养活士兵。可是原来的那些军队

自己不敢去打倭寇

还要叫老百姓去守城杀贼

来保护他们。国家要那样的军队有什么用处?”戚继光在战斗中常常是一马当先

为部下做表率。他说过:“一个能够作士兵表率的将领

不但在作战的时候

能够带头杀敌

就是在平时

也要吃苦在前。不仅要在艰难困苦的时候

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就是在和平的时候

也要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何况像学习军事技术这样要紧的事情

怎能只叫士兵去学

而当将领的却不去学呢?”他说到做到

严于律己

同时也严格要求部下。他曾说:“赏罚分明

这对指挥军队来说是最要紧的事情。如果有人作战有功

那怕他平时是我的冤家

我也一定要奖赏他

他有困难的时候

也要帮助他

照顾他。有人要是违反了军令

他就是我的儿子

也要按军法惩处。决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徇私。”士兵们都说戚将军真是公正严明

是难得碰上的好将领。

在戚继光的领导下

这支军队转战浙闽

在抗倭斗争中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巨大的功勋

有力的保卫了祖国的海疆和人民。

1561年4月开始

倭寇分股窜犯浙江沿海地区。戚继光率领主力赶往倭寇较多的宁海。犯宁海之敌听说戚将军亲自领兵前来

纷纷逃往它处。犯桃渚之敌获悉戚继光主力远在北面的宁海

就趁机袭台州府城。戚继光很快就侦知这一敌情

立即挥师南下。5月10日中午

戚家军就到了台州城下。士兵们经过半天急行军

肚子都饿了

想进城用饭。守城门的说:我们奉命

现在谁也不许进城。有些士兵就在城门口叫嚷。随后赶到的戚继光

责问士兵们:“倭寇距城已经很近了

你们还争着入城?”有个士兵高声说:“别让守城人认为我们胆怯

弟兄们!让我们先消灭敌人再来会餐吧!”士兵们同声响应

他们忍着饥饿

振作精神痛击敌人。

战斗很快就打响了。戚家军首先用火铳射击

倭倚仗人多竟然不退

反而摆开了一字阵

蜂拥而来

有个左手挟矛、右手持刀的头目

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戚继光宣布“谁能杀得此贼

记他头功”

勇士朱珏应声而出

连发二铳

打掉了那个倭酋手中的武器

冲上前去

砍杀了他

戚家军同仇敌忾①

奋勇杀敌

当天歼灭了几千倭寇。

5月14日

又有一大股倭寇企图偷袭处州(今丽水市)。戚继光及时察知敌人的动向

他抢先一步

在通往处州的必经之地上峰岭

布下伏兵。18日

倭寇排了个长蛇阵

走了一段

没有发现什么情况

就大摇大摆地往前直走。走过岭顶一半的时候

突然

山路两旁杀出许多士兵

直冲过来。倭寇被拦腰切成两截

首尾不能相顾

死的死

逃的逃

有的掉到山涧里摔死

有的逃入深山。上峰岭之战

戚家军出动了1500名

以少击众

打得2000多名倭寇哭爹喊娘。军队凯旋时

台州城内官吏百姓

出城20里相迎

感谢胜利地保卫处州城的戚家军。

戚家军在台州

基本上肃清了这一带的倭寇

共计斩杀倭寇四千多

救出百姓万人左右。倭寇慑于戚继光的威名

称之为“戚老虎”。

这年秋天

戚继光因作战有功

晋级为都指挥使

此后

他又到义乌乡间募兵

把戚家军扩充至6000多人。

倭寇给戚家军打怕了

不敢来浙江侵扰

但在福建沿海却活动得更猖狂了。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 8月间

戚继光奉命

率师援助福建剿倭。他率领戚家军6000人和另一部浙军1600人

从温州出发

由海路转陆路

经山间小道

翻山越岭

快速急行军赶路。部队为争取时间

往往一边啃着“光饼”

一边走路。

光饼是戚家军的一种军用干粮

这是一种直径约为三寸的圆形烧饼

面粉内掺了些盐

焙烤得比较干

在南方的潮湿天气里也不容易变坏

饼的中间有个洞

用绳穿成一串

挂在身上

随时可以取食。因为它是戚继光的部队创制的

所以被称为光饼。

戚继光在出兵福建以前

就知道在福建宁县的东北海边

有个叫横屿的小岛

是倭寇已经盘踞了三年的一个重要巢穴。横屿离海岸十里

岛和海岸之间是浅海

潮涨时岛的四面是水

潮落时浅海为泥土

因此易守难攻。倭寇还在岛上修筑了工事

妄图长期占领此地。戚继光决定先消灭这股顽敌。9月初

他领兵进入宁德境内。

但是步兵难于涉海

乘船又怕潮退搁浅

真是个难题。经过反复研究

戚继光作出了决定。他命令兵士们先准备了大量的草。9月6日凌晨

等海潮一退

士兵们把草铺在潮退后露出来的泥土上

踏着用草铺成的路

一步一步费力地向前行进。戚继光亲自在岸边擂鼓

以激励士气。队伍在行进中保持着鸳鸯阵的阵式

每百步一息

鼓声一起就开步走

鼓声一停就止步。最后

队伍冲上岛屿

以锐不可挡之势

打垮了守在岸边的倭寇

全歼了岛上的敌人。

戚继光在消灭了横屿的敌人后快马加鞭地行军

于9月27日到达福清县。倭寇有几万人集结在县城东南30里的大据点牛田。福清的老百姓看到戚继光时纷纷诉苦

历数倭寇的罪恶

请求他下令攻打牛田。戚继光说:“我兵远道而来

必须休息几天

养好精神

才能待机进攻。”

当夜二更

他就命令军队拔营

途中歼灭了从杞店派出的十多名倭寇探子

奔袭杞店

一网打尽了村内还在放心熟睡的倭寇。

敌人前来袭营

戚继光事先从一名俘虏口中知道了敌人的诡计

已事先布置好了伏兵。敌人一进入埋伏圈

他亲自率领伏兵出击

倭寇抵挡不住

有个头目从一个大口袋里拿出金银财宝撒在地上

想趁戚家军哄抢财宝的混乱之机逃脱

那知戚家军不顾财宝

只顾杀敌

首先就把这个倭酋一刀杀死了。接着

戚家军乘胜追击

一直攻到牛田

把盘踞在那里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

牛田的残敌赶紧逃到林墩。林墩在兴化府(今莆田县)府城东面20里

四周有河

直通海上。戚继光在了解了林墩的敌情后

率师到达兴化府城。在黎明时

向林墩发动了总攻。敌人占据有利地形

破坏了桥梁

凭河据守

当明军涉水冲入村内时

还负隅顽抗。戚继光到双方打得最激烈的地方督战

他经过半天的浴血奋战

终于光复林墩

彻底消灭了这股倭寇。

戚家军在牛田和林墩二次战役中

共歼敌三千名左右

救出了百姓三千多人。戚继光收兵入兴化城时

当地官员百姓出城远迎

送上的彩旗和慰劳品布满了街道。戚继光拒绝接受对他个人的祝贺

他说:“士卒伤亡

我何忍受贺?”他亲自看望伤兵

抚恤阵亡者的亲属

素服哭祭阵亡士兵。

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领兵灭倭、卫土保民的大功

兴化人士就在戚继光到过的平远台

立碑纪念。后来

戚继光班师回浙

路过福州

当地的官吏和百姓热烈欢迎。福州城里有个醉石亭

据说就是当年宴请戚家军的地方。戚继光回浙江后

朝廷因他援闽有功

将他由参将升为副总兵

负责浙江、福建两省部分地区的海防。

盘踞在福建的倭寇很多

被戚家军歼灭的只是一部分倭寇。戚家军回浙后

剩下来的倭寇马上蠢动起来

于1562年12月间攻陷了政和(今松政县境内)和寿宁两个县城

并包围了兴化府城。广东总兵官刘显奉命援救兴化

挑选了八名士兵去联系。倭寇在半路上截杀了这八名士兵

剥下他们身上的军衣

让寇兵伪装成明兵

混入了兴化城。半夜里

那些伪装成明兵倭贼杀死了守城的士兵

预先埋伏在西城外的大队倭寇

趁机袭占了兴化城。

倭寇在城内烧杀*掠

干尽了坏事

后来风闻戚家军要来

他们慑于戚将军的威名

退出兴化城

攻占了在城东90里

地处海边的军事据点平海卫。打算守不住城时

可以从海上顺利逃走。

兴化城陷落后

嘉靖皇帝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

令戚继光再度率师援闽

同时任命谭纶为福建巡抚

全面主持福建军事。戚继光先在浙江募兵

将戚家军补充至万余人

然后日夜兼程赶到福建。

谭纶召集俞大猷、刘显和戚继光商量作战部署。戚继光自告奋勇

要求担任中路的主攻任务。谭纶表示同意

并让刘、俞所部分任左右两翼。到了明军进攻平海卫时。

戚家军先用火铳猛烈射击

打得倭寇的第一线骑兵四散乱窜

接着以雷霆万钧之势

攻垮了敌人作为第二线的步兵。左右两翼及时配合

截杀四处逃窜的倭寇。明军此仗歼敌两千四百多名

救出百姓三千多人

一举收复了平海卫。随后又收复了政和、寿宁两城

救出百姓三千多人

胜利的结束了战斗。

戚家军在收复平海卫等地中战功最大。谭纶在上报战绩时

称赞戚继光“用兵如神”

敌“畏之如虎”

是古今罕有的名将。

倭寇占据平海卫时

曾将抢掠到的大量金银财物运回本国

引来大批倭寇窜来福建。平海卫战后不久

福建沿海的倭寇变得更多了。朝廷在谭纶的竭力推荐下提升戚继光为总兵

镇守福建全省兼浙江的部分地区。

1563年11月21日

倭寇两万多人

开始围攻福建仙游县城。戚继光当时手下兵力不多

他一面从各地调遣兵力

一面不时派小队伍袭击围城的敌人

以削弱敌人攻城的势头

又派人在夜里穿过敌垒之间的空隙

把守城所急需的火药缒送入城。

倭寇求胜心切

趁着大雾弥漫的天气

用吕公车猛攻仙游城。吕公车是一种攻城工具

比城墙还高

前左右三面围上好几层竹木

再用湿棉毡裹住

不怕飞箭火铳

靠近城墙时

可用跳板登城头。就在吕公车逼近城墙

情况十分危急之际

戚家军突然出现在阵地上。原来

戚继光经过充分的准备

在这天发动了对敌歼灭战。戚家军利用大雾掩护

直奔城下

杀得倭寇分不清东南西北

全部摧毁了县城四面的敌人营寨

歼敌两千名左右。此后

又经过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丕岭等地的歼灭战

福建的倭患就基本上肃清了。跟倭寇勾结多年的广东“山贼”吴平

被迫向当时的广东总兵官俞大猷投降。后吴平贼心不死

又纠集万余人

劫掠广东沿海地区。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 2月问

俞大猷会同戚继光

水陆并进

消灭了吴平的匪部。

这时

经过多年的英勇战斗

为患中国东南沿海多年的倭患终于基本上平息下去了。在这场艰巨的斗争中

戚继光和他率领的戚家军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明朝此时南方的倭患基本上肃清了

而在北方

蒙古各部封建主割据势力经常南侵。明朝的北疆很不安宁

1567年1月间

嘉靖皇帝死去

穆宗( 1567-1572年在位)即位

改年号为隆庆。这时

精明有为的张居正进入内阁

和高拱等共同执政

他们决心加强北方的防务。就把在平倭军事中表现突出的两广总督谭纶和福建总兵戚继光调到北方任职。

戚继光被任命为京师神机营副将。三个月后

由于新任蓟(州)辽(东)总督谭纶的推荐

戚继光改任蓟州总兵。

蓟州镇是明代北方九镇(或称九边)之一。明朝中央 *** 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

沿着长城

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该镇防守从山海关到居庸关附近的长城线地区

拱卫着京师

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戚继光到任后

立即戚继光到蓟镇后

多次指挥了胜利的防御战。1569年1月16日(隆庆二年除夕)

朵颜部首领董狐狸率领部众

攻打蓟县东北青山口一带的长城。戚继光领兵击退了董狐狸。这是第一次战斗。

此后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长昂多次率众南下

都被戚继光派兵击败。1575年3月上旬

董狐狸的兄弟长秃率众南犯

被戚继光部所活捉

董狐狸和长昂看打不过戚继光

表示愿意归附。戚继光亲往长城的喜峰口

当场释放了长秃

允许朵颜部到长城的一些关口进行贸易。董狐狸和长昂向戚继光请罪

把俘掠去的汉民放了回来

并起誓不再南下抢掠。

蓟镇在戚继光镇守期间

一直维护了和平的局面

使当地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蓟镇曾经长期遭受鞑靼、朵颜等部的攻击

明朝 *** 为此撤换过许多守边的大将。戚继光任总兵后

大大地加强了蓟镇防务

也保障了京师的安全

因此一再受到朝廷的奖励。1574年春

他由右都督晋级为左都督

这是武臣的最高官级。

时间飞逝而过

一晃戚继光在蓟镇已经呆了16年

他也由壮年进入了老年。这时朝廷的人事发生了变故

推行改革的名相张居正被罢相。由于他一贯为官正直

为张居正所重用

因此

张居正没有担任丞相后

有的人觊觎蓟镇总兵的职位

在背后散布流言蜚语

污蔑戚继光

企图取而代之。

有个叫张鼎思的给事中

竟上疏胡说戚继光只是过去在南方打过胜仗

而到蓟镇后就显不出什么能力

也没有建立什么功绩

应该调到南方去。万历皇帝是个昏君

他竟然叫内阁拟了一道诏旨

把戚继光调离蓟镇

改任广东总兵。消息一传开

许多蓟镇父老乡亲到京城

请求朝廷让他留任

但是没有被批准。戚继光离任那天

蓟镇居民为之罢市

哭泣相送。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相处16年的蓟镇军民

南下广东。

戚继光到了广东

眼看全省军备废弛

立即着手制订加以整顿的计划。与此同时

他感到自己年纪大了

也应该抓紧时间

整理过去的着作。他一生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

但是从未间断过读书和写作。

他写了不少诗文

1573年在蓟镇时编为《止止堂集》

这时又加以删补。人们读到他的慷慨亢健的诗篇

还可以想见这位一代名将的雄风英姿。当然

他的主要着作是两部不朽的军事名着: 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开始编写的《纪效新书》和1571年(隆庆五年)写成的《练兵纪实》。

到了广东

他对早年写的《纪效新书》进行了一番校订

并且予以刻樱《纪效新书》是他在浙江任参将时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

也是他训练士兵的军事教材。他把实地训练士兵的条目汇编成册

在难懂的地方加上图解

使得军官和士兵们都容易理解。《练兵纪实》概括了他在蓟镇期间的军事经验

除了讲训练和教育士兵

还就培养和使用将士提出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又针对北方作战的特点

制订了车、骑、步兵配合作战的原则和措施。戚继光通晓古代兵法

同时又不墨守成规。他通过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因此能在古代军事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两部军事论着

都是我国古代军事方面的重要着作。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1585年(万历十三年)冬天

戚继光感到在朝廷和地方上得不到以前那样有力的支持

还要提防一些小人对他的暗算

于是上奏请求退职

朝廷同意了他的要求

于是他回到了山东故乡。许多有识之士为这位当代罕见的将才的退休感到惋惜。两年之后

御史傅光宅上奏皇帝

建议重新起用戚继光

为朝廷所拒绝

戚继光于1587年12月29日(万历十五年二十月一日)突然发病与世长辞

享年60岁。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

平定倭患

保卫海疆

为民族为人民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名将戚继光

明朝。

戚继光抗击倭寇的事情发生在明朝时期,更加细致的时间是明末。

再更加准确的时间是嘉靖三十二年,也就是1553年开始,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前后一共十几年都在和倭寇做斗争。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也就是1565年才差不多停止。

戚继光南征倭寇的时间详细介绍:

1、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2、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3、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

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再更加准确的时间是嘉靖三十二年,也就是1553年开始,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前后一共十几年都在和倭寇做斗争。一直到嘉靖四十四年也就是1565年才差不多停止。

(9)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柳艺诺的头像
    柳艺诺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柳艺诺”

  • 柳艺诺
    柳艺诺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第一次反侵略的抗倭之战明抗倭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从1555年开始的人民抗倭斗争,到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打败倭寇,前后历经8年,最终取得了抗倭战...

  • 柳艺诺
    用户081002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第一次反侵略的抗倭之战》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