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的进程是什么

网上有关“智能穿戴设备的进程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进程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可穿戴设备未来趋势化?

5G技术助燃智能可穿戴市场

回顾往昔,2013年匆匆登场的厂商大多数已经退去,一度曾经火热的各种智能可穿戴产品也已经消失或者卖身巨头。但智能可穿戴设备真的从此没有机会了吗?当然不是。

从IDC公布的数据来看,智能可穿戴的出货量依然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逐年增加,2019年前两个季度的出货量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的水平。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307万台,同比增长34.3%;其中,基础可穿戴设备(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846万台,同比增长31.9%,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461万台,同比增长45.0%。IDC预计,2019年全年将达到8000万台左右。

2015-2019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个性、优质的体验服务将成趋势

复盘智能穿戴产品从火爆到逐渐变冷然后再度“回暖”的过程,不难发现前几年智能穿戴“遇冷”的原因。

1)首先,部分智能穿戴并不是刚需。初期用户只是为了追个新潮,赶个时髦,被赋予高科技、智能的光环。然而,对于非刚性的需求是不能持久热度的。

2)其次,大多是智能穿戴市场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甚至走向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低价不是用户的主要购买驱动力。因此用户会变得理性,用户的热情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

3)再有,智能穿戴功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同鸡肋。智能穿戴产品的核心是为人提供更有效、更捷的生活方式。真正的智能穿戴不仅外观时尚、佩戴舒适,而且还具备高效精准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融合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好助手。

事实上,网络的迭代升级让人们对智能产品的需求理念转向了“体验”需求,个性化、优质的体验才是真正的“刚需”。使用不方便、体验感知差是用户最不能接受的因素。智能穿戴须从产品供应链转变成顾客需求供应链。

从用户刚性需求出发,商家要根据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发现痛点与机会点,制定场景,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让用户体验升级,从而满足消费的隐性需求。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什么是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也叫可穿戴设备,主要特点有四个:1、佩带舒适甚至无感;2、使用过程不应干扰正常生活;3、外观应适合使用场合和环境;4、轻便、无线是最基本要求。

现在智能穿戴产品很多,有智能眼镜、智能手环、颈椎环、脑环、美容眼罩、婴儿睡衣等等,在健康领域应用更广泛一些。

一、什么是万物互联

近年以来,万物互联一词持续都是热点,人人均在提万物互联,但绝大多数的人并没能实际上搞明白万物互联的含义。万物互联代表什么?

按照度娘的话来说:万物互联(InternetofThings,简单来说就是IoT)是说凭借各式各样信息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gps的应用、光线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各式各样装置设备与技术,实时的采集所有的所需管控、接触、互动的物体或进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定位等各式各样所需的信息,凭借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满足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接触,满足对物品和进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万物互联是一个源于大数据、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每一个可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演变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如果抛开专业的名词解释,用深入浅出的话来概括,即物与物之间满足直接交流。

二、万物互联的应用

万物互联究竟可以做什么?“物物连通,万物互联”,在大数据应用基础上的廷伸和发展的网络,将各样信息传感技术设施设备与网络紧密结合起来而成为的一个硕大网络,满足几乎所有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我们可以使用信息传感技术设施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互连结,物体使用信息传播媒介开始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物联识别、定位、侦测、防控等功能。

以下介绍一下几种重点应用行业:

(一)云教育

在智能硬件的高速发展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智慧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工业”或“智慧课堂”等词汇,它们都是物联网应用与其他行业的紧密结合。我们以校园为例,打造出一个智能硬件时期下的“智慧课堂”,将可以给几乎所有接受文化教育的同学带来另外一种的体验。

智能硬件时期的来临,让传统课堂进而改建成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没有了黑板、粉笔、教材,有的是一个像超大屏的电子白板,老师手指一点,几乎所有的教程以文图并茂、声象紧密结合的方式出现在同学的面前。关键的是,同学们再也无需背着厚重的书包,只需要携带一个“电子书包”就可以轻松上课。

(二)智能穿戴设备

简而言之,智能穿戴设备就是指穿戴在身体上的专用设备,如电子手表、智能手环、AR眼镜等。采用智能穿戴设备可以记录查询穿戴者的健康指数、运动后的运动强度、本人看到的事物及听见的事物。智能智能穿戴设备和背后的物联网应用,可以扩展穿戴者的能力。而根据专用设备之间的互连,也在形成新的场景,例如穿戴者可以根据专用设备自行将每次的运动数据信息发送到健身教练,进而得到新的健身计划。现如今,可穿戴技术的生态体系飞速发展。夹扣式、整合式、包裹式和滑盖式技术可以搜集和分析数据,将消息发送到其他技术,并承担其他责任,以使用户的生活更轻松,更惬意。

(三)智能家居系统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智能化建筑、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家居系统是以家为平台,兼具建筑、自动化,智能于一身的高效、惬意、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是物联网应用偏向生活的重点应用场景之一。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壮大,智能家居系统可给予的场景数不胜数,如根据手机可以远程操作家中的监控摄像头,查看家中状况,甚至于可以根据监控摄像头和家里人闲聊;根据红外开关对家电进行远程操作,如提早打开电饭煲,完成下班回家立刻有饭吃;根据智能指纹锁远程控制对门锁进行控制,掌握何人何时回家。运用物联网应用可完成智能化家居,使生活愈发惬意、方便和安全。三、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正在积极塑造工业生产和消费世界,从零售到医疗保健,从金融到物流,智能技术已遍及每个业务和消费者领域。随着国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物联网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数智时代,万物互联正全面加速,传统网络边界逐步打破,万物连接、交互、协同的多元网络需求快速增加。联通沃卡惠致力于构建信息、人、物、场景到服务的“全连接”能力,全面汇聚融合视音频等各类物联感知数据,以及业务终端的信息互联数据,提供多元互通的智慧物联网络,推动数智时代网络“管道升级、交互增强、安全强化和平台融合”的全面升级,为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全场景适配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价值连接服务。

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网络两次的浪潮,物联网技术被称作信息技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新一代互联网发展技术。我们不清楚以后的物联网技术会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可以预见的是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开启更多可能的大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慧、高效。

未来10年电子消费市场新的“蓝海”,智能穿戴领域市场分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科技电子消费产品由于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发展最为迅速。如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了众多人群日常生活办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以其为中心的细分市场耳机、音箱、智能手表/手环等产品在近几年也非常的火爆。

科技的进步,又推动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随着智能生活、万物互联等新概念的产生及应用,未来十年,人类或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市场将随之迎来众多新的机遇。而电子消费产品的升级,也将更进一步丰富和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

智能穿戴市场是近几年电子消费市场新的增速点,其中TWS耳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等产品销量持续的快速增长。并且随着人们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的转变,在未来这一增长趋势还将持续扩大,成为电子消费市场新的“蓝海”。

此次,我爱音频网将详细的为大家分享一下智能穿戴市场现状,以及作为智能穿戴产品重中之重的智能手表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机遇。

一、智能穿戴市场现状

1、什么是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广泛的概括性词语,是对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产品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的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产品使用能够与人体直接接触,帮助用户听取或者观看内容,又或者采集人体健康信息,辅助健康运动和医疗。

其中,既包括目前已经比较常见的耳机类产品、腕带类产品、眼镜类产品,还包括未大范围普及的智能服饰、辅助医疗设备,以及未来可能呈现的延伸人类能力的智能器官、植入性芯片等。通过与智能手机或云端连接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众多丰富的功能。

2、智能穿戴市场发展

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给出的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AMC模型显示,在2006年,智能可穿戴产品进入探索期,开始挖掘用户需求,尝试产品形态,构建软件生态系统。

这一时期最引起轰动的当属2012年谷歌发布的AR增强现实眼镜GoogleProjectGlass,后续又推出了2代产品。极具未来科技感的外观设计和全新的交互体验瞬间引爆市场,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产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缺点逐渐暴露,最终导致第三代产品“难产”。

2016年市场进入启动期,主要的智能可穿戴计算系统平台及大数据服务平台搭建完毕,基于健康大数据的服务类产品逐渐成熟。随着苹果智能手表AppleWatch的发布,方形表盘的产品形态与传统圆形手表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性,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并且随着后续产品GPS、蜂窝数据,以及健康监测等功能的应用,带动了智能手表市场的崛起。

进入到最近几年,智能穿戴产品迎来了高速增长时期,其中技术相对较低的TWS耳机成为了最主要的发力点,销量连年攀升。并且随着主动降噪等功能的加入,受到了更多人群的认可,成为了近几年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增速点。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其他类产品也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其中,智能手表/手环与运动健康监测功能的结合,形成了独有的差异化特征,成为了众多年轻人追捧的产品。被广泛的认为将是智能可穿戴市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3、智能穿戴未来

目前的智能穿戴产品,由于产品体积的限制,绝大部分产品需要连接到手机、PC等终端设备使用,从而实现各项功能的应用以及数据的处理。

但其中,智能手表相较于其他智能穿戴产品有着体积相对较大的优势,能够搭载更多固件配置。触控屏幕使人机交互更加便捷直观,并且其手腕佩戴的使用方式也更加便于操控。随着智能手表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正在迈向独立使用。

在完成成为如手机一样的独立性终端产品之后,智能手表或逐渐发展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中心,承担其他智能穿戴产品的数据处理和云端交互,成为多媒体的接入端口,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二、智能手表或将成为智能穿戴中心

1、智能手表介绍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智能手表使用逻辑更倾向于手机,相较于传统手表,其除了具备查看时间、日期功能之外,还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数据处理中心,以及众多的传感器单元,从而实现如健康运动检测、查收信息、接听电话等功能。

目前的智能手表市场产品根据其功能定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儿童智能手表、成人智能手表和老人智能手表。根据产品数据交互的形式,又可以分为蓝牙版、蓝牙/WiFi版和蜂窝数据版三类。

其中,儿童手表主要注重于儿童安全问题,拥有语音通话、多重定位、一键求救、远程监听等功能;成人类手表则主打消息提醒、音乐播放、运动健康监测功能;老人智能手表侧重于便捷操控、健康监测和智能提醒。

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智能手表功能分布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健康监测、通话和运动管理是目前智能手表最受欢迎的功能,受欢迎程度在受访中均达到60%以上。

2、智能手表发展状况

市场销量

目前的智能穿戴市场,除TWS耳机之外,智能手表是另外一项销量增长的主要产品,并且随着功能的不断丰富,续航、性能的提升,销量逐年快速增长。

市场调研机构CCSInsights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手环整体出货量为1.93亿只,同比增长24%。其中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了1.15亿只,占比约60%。并预测到2025年,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到2.58亿只。这还仅仅是可知的品牌产品出货量,全部出货量将远超这一数据。

目前智能手表出货量市场占比苹果AppleWatch遥遥领先,华为出货量在2019年-2020年增速巨大,目前销量处在了第二位,三星、Fitbit、华米和Garmin相继其后。

智能手表产业链及关键技术

智能手表产业链与智能手表类似,上游主要包括主控芯片、传感器及算法、电池、屏幕等;中游包括工业设计及工艺,软硬件解决方案商;下游就是供应商以及消费者接触的终端品牌厂商。

在关键技术层面,主要包括研发设计能力,互联互通和算法。目前智能手表在心率、血氧监测方面已经非常成熟。算法方面有着众多厂商在持续跟进升级,精准度不断提升。在智能手表、手机APP和云端的数据交互方面也已比较完善。

但如心电、温度、血压和血糖等新的健康监测功能目前还仅有少数产品支持,且数据不够准确,仅能通过波动来分析身体状况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则是续航问题,由于手表体积和电池技术的限制,在如此多的全天候监测功能下,能达到3天以上续航的产品都属于不错的了。

智能手表市场机遇

智能手表作为正在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目前,虽然已经有如苹果、华为这样的头部企业拥有了很大的出货量,但相较于市场容量,未来依旧有着非常可期的发展潜力。

对于其他众多新的智能手表品牌而言,由于智能手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事这一产业链的企业除头部几个之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立身于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产业链及关键技术的企业,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智能手表除了丰富的功能应用之外,其同样具备传统手表极强的装饰作用。因此,产品外观设计以及产品质感也是智能手表非常着重的点,能够实现极具差异性的产品外观,同样能够受到市场的认可。

三、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

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成立于2015年8月,是目前国内官方认证智能穿戴协会,会员单位涵盖智能穿戴领域成品厂商、方案商、芯片原厂、优质供应链厂商等300余家业内知名企业。

协会持续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

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希望更多智能穿戴领域企业加入协会共同打造智能穿戴生态链。

2021年7月29日,「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峰会」成功举办,获得了行业内42家优质供应链、服务商、品牌商的支持,并有2000多名粉丝报名,其中既有相关的采购人员,也有数码爱好者,还有看好这一市场并准备进入的人员。

峰会还有幸邀请到了行业内17位大咖进行了智能可穿戴主题分享。其中,深圳市智能穿戴行业协会会长郑毅以《智能穿戴发展趋势及产品动态》为主题,分享了目前智能穿戴领域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

四、我爱音频网总结

智能穿戴设备是科技电子消费市场未来几年主要的增速点之一,众多厂商都已经开始布局。在目前的市场中,TWS耳机类产品成为了销量增长的主力,由于功能和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需要的相关技术相对较少,产品更新换代速率更快,进一步促进了其销量的快速增长。

智能手表在智能穿戴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销量也在持续增长。智能手表独立操作的系统、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屏幕和传感器等配置应用都在朝向着小号手机发展,未来除了本身功能的不断丰富之外,还或将占据智能穿戴设备的中心的位置。

从整体智能穿戴设备行业来看,其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可挖掘的产品类型也极其丰富,并且在新功能的应用上也处于开发阶段。目前智能穿戴领域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各家企业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谁能先在产品工业设计、关键技术、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后期用户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将在未来智能穿戴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智能穿戴什么意思智能穿戴解释

1、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类别,主要产品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可通过蓝牙连接或APP的支持,与手机建立实时传输或数据同步。智能可穿戴设备有着便携式的特点和多功能化的交互式体验。

2、智能可穿戴设备对于人们生活的渗透越来越深,它们的功能拓展也愈发广泛,在产品质量的检验上,可通过测试来实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内部都置有连接器,起到电路、信号等的连接,测试时需要有能传输电流的连接模组与连接器相连接,来保证测试的稳定性。弹片微针模组性能强大,能起到稳定的连接,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TWS耳机测试中,能够传输1-50A范围内的大电流,在小pitch领域也有着强过流能力,可保持长期稳定的连接。

智能手表真的有市场吗

智能手机把人类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对个人对企业都带来了价值,但更碎片化的时间手机做不到,更深层次的个人需求,手机也做不到。智能手表由于具备了离人体更近,佩戴时间更长这两大特征,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数据采集终端,这就是智能手表任何一个单一功能的实现,都不是最专业、最高效的前提下,用户和资本依然充满期待的原因。

智能手机不能满足更个性化的需求

从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来看,过去的工业时代,更多的是满足人类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到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社交和尊重需求开始被满足,智能手机成为重要的终端和入口,智能手机把人类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对个人对企业都带来了价值,但更碎片化的时间手机做不到,更深层次的个人需求,手机也做不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二八理论和长尾理论很难再继续起作用,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能够被针对性的满足。智能手表由于具备了离人体更近,佩戴时间更长这两大特征,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大价值。

人类的手腕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智能手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数据采集终端,这就是智能手表任何一个单一功能的实现,都不是最专业、最高效的前提下,用户和资本依然充满期待的原因。未来,每台设备都具有数据采集价值的时候,将产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必将诞生新的伟大的企业。

物联网思维模式带来的商业变革

传感器是物联网最基础最底层的部分,是一切物联网上层应用实现的基础。传感器的应用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导致互联网思维到了物联网时代不再适用。互联网思维本身是基于把终端连接到网络上,对互联网思维而言,终端就是入口,就是用户。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企业,会与用户终端的交互上下功夫,这就是传统的入口思维,流量思维。如UGC、参与感、粉丝经济、众筹经济等本质上都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产物。准确的说,互联网是基于人的网络,信息某种意义上靠人来采集分析。

物联网技术最大的不同是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需求表达这一过程将被弱化。物与物之间能交流,会通信是物联网的重要特征,这个过程不再需要有人参与其中。比如我手上戴的智能手表,不管我身在何处,只要我戴着他,他就会24小不间断的自动采集我身体的静默数据,包含睡眠检测、心率、血压、体温等多种维度测量我的健康指标。

如果在一个趋势范围内我的体温超出正常值,手表就会预警提示我去看医生,智能手表所连接的APP后台会利用AI算法,根据我的位置及就医偏好帮我预约适合我的的医生和医院,去医院的路上我就把我的近期身体存储在云端的数据选择性开放给我的医生,到了医院,医生不用望闻问切,不用各种验血、拍片就帮我拟定好了完整的医治方案及用药措施。这样的生活场景归功于传感器和机器智能,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体验,得到生活效率的提升。物联网的思维模式,由于信息传输通道的碎片化和多样化,新的商业模式将在此基础上产生。

智能手表行业主要上市企业:Fitbit(FIT.N)、苹果(AAPL.O)、小米集团(01810.HK)、华米科技(ZEPP)、五洲无线(836466)、三六零(601360)、科大讯飞(002230)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出货量

智能手表诞生至今已有90年

智能手表(Smart

Watch)是安装有嵌入式系统、用于增强基于报时等功能的腕部手表,其功能相似于一台个人数码助理。智能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智能手机得到普及的同时,智能手表的热度也在不断上涨,产品不停地更新换代,品种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系统也更加完善。而智能手表在1927年便已诞生,一直发展至今。

智能手表出货量波动上升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普及,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不断增加。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货量为7530万块,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出现首次下滑,从2019年的9240万块下降至9140万块,同比下降1.1%。随着需求端逐渐从疫情中复苏,智能手表出货量有望恢复增长。

市场规模突破225亿美元

2018-2020年,智能手表市场规模波动增长。根据IDC的调查显示,2018-2020年的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分别为7530万块、9240万块和9140万块。以当年每只手表价格为250美元计算,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其他影响因素,

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达到228.5亿美元。

苹果是最大智能手表供货商

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9-2020年,智能手表行业主要供货商有苹果、华为、三星、BBK(步步高)旗下的品牌小天才和Fitbit组成。2020年,苹果智能手表的出货量最大,达到3390万台,其次是华为和三星。因此,目前全球市场对于苹果智能手表的认可度最高,苹果是最大智能手表供货商。

未来市场规模将稳步上升

随着全球智能手表市场竞争格局逐渐稳定下来,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增速将逐渐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消费者对于智能手表的需求量逐渐饱和,市场规模扩张速度逐渐放缓。经过初步估算,2026年全球智能手表对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4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进程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隽娇娇的头像
    隽娇娇 2025年07月21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隽娇娇”

  • 隽娇娇
    隽娇娇 2025年07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智能穿戴设备的进程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进程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可...

  • 隽娇娇
    用户072110 2025年07月21日

    文章不错《智能穿戴设备的进程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