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扎扎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这是节日是云南红河 哀牢山上的哈尼族 的一个节日,哈尼族有许多节日,一年过两个年:六月年(苦咋咋)小年,十月年(杂特特)大年。

“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六月节。在这个节日里,村村寨寨打秋千,另外,还兴串寨、跳鼓舞。“苦扎扎”过3至5天,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开始。这时刚栽完秧,农活少,借此时机欢庆。秧苗在田里由黄变绿,迎接薅秧季节的到来,预祝秧苗茁壮成长,长出粒大穗长的稻谷,家家户户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苦扎扎”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打秋千。节日的第一天,各村各寨要上山挑选一棵粗直的松树做磨秋杆。秋杆有规定尺寸,长短每年相差不能超过3至5寸。秋杆木黑夜砍好,黎明前扛回村。第二天,家家杀两只鸡、一只鸭献秋木,然后立磨秋、竖转秋、架甩秋,并在秋场一侧略高于地面的土坎上安放牛皮鼓。

磨秋就是用坚硬的栗木栽在地面,顶端削尖作轴心,再把数丈长的松木横杆的中间段凿凹架上即成。打磨秋时,横杆两端骑坐或爬上相等的人,轮流以脚蹬地使磨秋起落旋转,像磨一样,所以叫磨秋。按照哈尼人的规矩,磨秋杆必须是黑夜砍好后,小伙子们在黎 明前扛回来。他们一路唱着山歌,把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做成的秋杆 抬到寨边的秋场,将一根木头栽进土里,顶端削细当轴心,然后再 把长长的横杆从中间凿凹,架在上面。两边的横杆长短要一样,还 要削得滑溜溜的,以免划伤手。下午,穿着绚丽服装的哈尼人摩肩 接踵的聚到了磨秋场,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惯,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开秋”,他们象征性的甩了几圈以后,一对对、一 双双的小伙子们、姑娘们轮流上去转。打磨秋是一项哈尼人充满情 趣的体育活动,它要求磨秋两边的人数要对等,骑坐的人用脚蹬地 面,时而飞速旋转,时而升降起伏,反复转动,悠悠荡荡。甩秋人 的速度越来越快,围观的人也显得更加开心,人群不时发出“哦嗬 嗬,哦嗬嗬”的呼喊声,为其加油助兴,气氛十分热烈。那些艺高 胆大,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

转秋比较复杂,就是在相对距离三四米处各栽一棵长四米左右的粗壮栗木,顶端凿出滑槽,用一根木头为横杆搭入滑槽,横杆中间串上约两米左右的X形的四根木头,每X形的顶端系上一根缆绳,人坐其中,每端可坐一人或二人,整个转秋可坐四人或八人。坐者面向外,脚落地的人一蹬地就反转起来;越转越快,飞快时像球在转,所以叫转秋。

甩秋就是汉族常打的秋千,将两股棕绳的一头系在大树横出的粗壮树枝上,下端约距地面70厘米处的绳两端拴一块小木板,人站在踏板上,两手抓住棕绳,一蹲一站,甩秋就荡起来了。

这天,寨门墙上挂满了竹筒,竹筒里插有松枝、秧苗、花椒枝,祀求稻谷饱满。天黑前,把竹筒取回家时,祭磨秋仪式开始了。这时,磨秋的一头扎上火把,旁边的人端着摆满饭菜的竹簸箕祭秋。主持人把一杯杯酒洒在磨秋上,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然后把磨秋转三转,使点燃火把的那头3次高高地转向东方,迎接天神降临,保护哈尼人的庄稼。第三天,太阳一出山,栽秧号吹响了,男男女女拥向秋场,磨秋翻飞人欢笑。

打过秋千,串寨开始了!小伙子们有的穿上了女装,有的用锅底灰烟把脸画得花里胡哨的,有的戴上假面具,有的穿上了扯成一条条布片的裤子,有的腰上还挂着响铃,总之你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千姿百态的哈尼族小伙子走村串寨,姑娘们合着鼓点跳起了猴舞,迎接串寨的队伍。小伙子们接过姑娘手上的花毛巾,请姑娘们让到一边,耸肩歪颈,扭动腰身,手足并用,跳起了诙谐的鼓舞。一时之间,有人跳鼓舞,有人打秋,人人精神焕发,尽情欢乐,满场都是欢笑声…… 。

夕阳西下,磨秋场上响起了一排清脆的枪声,通知人们前来唱 歌跳舞,那些躲到树林里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的聚拢来了, 老人和孩子也聚拢来了。老人们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孩子们追逐戏要,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竹棍舞、乐作舞。锣鼓 声、琴弦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间回荡,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开始了。

以上希望给你带来解答,若还有不解,可以上网查询哈尼族的节日介绍。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简单介绍

每一年的农历六月都会迎来红河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苦扎扎节。这个节日在红河哈尼族相当于我们的春节一样的重要。那么他们是怎么度过这个节日的呢?族里的老人们也会坐在一起把酒言欢,孩子们欢腾笑闹,青年人就会聚在一起,围成一圈,一起载歌载舞,整个哈尼族一起度过这个狂欢之夜。

一、苦扎扎节的由来

苦扎扎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六月年,是因为在每年的农历六月觉醒,苦扎扎其实是哈尼族的一种祭司节日,在这一天他们要迎接一位叫做?俄咀?的仙人来到哈尼族,并且祈求这位神仙保佑哈尼族的山寨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二、苦扎扎节的节日活动

在苦扎扎节之中,每个村寨都会打秋千,这是苦扎扎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哈尼族的村寨会在苦扎扎节的前一天去到山上选一棵最粗最直的松树来做秋千,并且第二天,村寨里的每家每户都要杀两只鸡一只鸭来进行祭祀;在节日当天的下午,由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为秋千?开秋?,然后就由村寨里年轻的姑娘小伙们轮流到秋千上转。在流传至今的秋千活动中,哈尼族的?打磨秋?是难度系数很高的一项体育运动,其中的旋转、起伏都会引发观众的叫好声。而甩秋的人也会响应的加快速度和高度,引发另一阵的呼喊加油的声音。很多时候,秋千打得好的小伙子,都会引来村里姑娘爱慕的眼神。

在晚霞之中,一声声清脆的枪声预示着晚会的开始,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在磨秋场上,老人们开始围坐一圈把酒言欢,青年人则开始跳起了他们族里的竹棍舞、扇子舞等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在这欢声笑语之中,交杂着人们欢呼的声音、锣鼓的声音、琴弦演奏的声音,一起回荡在红河山间,与哈尼族人民度过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

1、苦扎扎节:哈尼族的民族节叫“苦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2、十月年: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3、喝新谷酒: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4、老人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举行。老人节节日当天,全寨的老人聚集在青松下以象征健康长寿。然后由寨里的晚辈举行敬老仪式。即晚辈们在鞭炮锣鼓声中向老人们献米酒、糯米饭和鱼肉鸡蛋等。接着,老人们在欢歌笑语中跳起圆圈舞。跳过舞之后,老人们聚在一起边喝酒边当众讲述儿女对待自己的情况,孝敬老人的受到赞扬,不孝者则受到批评并当场向老人道歉。

5、姑娘节。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挑回一担水,天麻麻亮时,再砍回一捆柴,接着,就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慢腾腾起床的妇女。哈尼族的传统节日然后,男人们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旁,或做点针线活,或指挥男人做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们,则连针线活也不做。午饭后,男人们急忙赶到寨中的公共娱乐场所去,按习俗,先到的为勤劳者,后到的为懒惰者。小伙子们向情人借来女式新衣新裤,打扮成姑娘的样子,在欢快的弦乐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太阳偏西才回家做饭,继续服侍妇女到深夜。

6、敬老节。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梳洗后穿上新衣服准备欢度自己的节日。成年人在家杀鸡宰鸭,备办美餐,小伙子将一棵小松树载在过节的坪场旁,姑娘们挑来清水给它浇下定根水,象征青年们祝愿老人像青松一样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7、吃新米节。哈尼族居住地区,农历七月左右,谷物逐渐成熟各户要选择自己的好日子进行卡都匹(吃新米)活动。过节时家长背着箩筐到地里拿些谷穗回来挂在门上,并且要拿稻俗杆制成窝保波,在宗格(仓_)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粮了,祈求神灵保佑粮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兴旺发展。要杀一只产蛋母鸡献饭,过年时杀的猪肥肠,猪耳朵和尾巴也要留到这时献神。吃新米时要把老米和新米混合在一起煮,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米吃到新谷米上市,祈求年年有余。

(1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捷艳珂的头像
    捷艳珂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捷艳珂”

  • 捷艳珂
    捷艳珂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这是节日是云南红河 哀牢山上的哈尼族 的一个节日,哈尼族有许多节日,一年过两个年:六月年(苦咋咋)小年,十月年(杂特特)大年。“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六月节。在这个节日里,村村寨寨...

  • 捷艳珂
    用户081004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苦扎扎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