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写作背景是什么?

《昆明的雨》写作背景是在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

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道路,还结识了后来和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他晚年的诗文书画中,随处可见他对故土、故人、故事的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赏析。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以小见大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

什么是昆明的雨?

写作背景:作者汪曾祺曾在昆明呆了七年之久,对昆明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内心深处对昆明有着很深的情节,正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昆明, 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因此写下了《昆明的雨》。

写作特色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曾祺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该句出自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

课文解读:

本文描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也描写了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表现了昆明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这个话题。

第二部分(3~5):写昆明的雨和雨季,并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6~8):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第四部分(9、10):写“我”在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和诗情。

第五部分(11):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14)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似温柔的头像
    似温柔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似温柔”

  • 似温柔
    似温柔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昆明的雨》写作背景是在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上。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在这一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结识了很多的师...

  • 似温柔
    用户080507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昆明的雨》写作背景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