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植物标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里面有植物土壤馆。里面有各种植物标本,介绍,土壤标本和介绍。一下来自博览园官网:/show.php?articleid=2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博物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基础上而建的。该标本馆始建于1936年,珍藏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采自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植物标本约55万余份,是我国目前馆藏量最为丰富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收集最全、规模最大、建馆历史最为悠久的植物标本馆。该标本馆的馆藏标本不仅是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涵盖了从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的所有类群,而且采集地点遍布全国,尤其是秦岭和黄土高原的植物标本最为详尽,其丰富程度和现有的珍藏价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还藏有植物模式标本300余份,植物照片三万余张。该标本馆先后出版和参与编写了《中国植物志》、《秦岭植物志》、《黄土高原植物志》、《FloraofChina》、《中国滩羊区植物志》、《华北植物区系地理》等植物学专著,在秦岭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乃至西北地区植物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植物博物馆分为展览、收藏、科学研究等三部分。1.展览部分: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展览面积最大、展览档次最高、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植物学科普基地。它由室内展厅和温室两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约2000m2,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植物科学博览馆之一。其中,室内展厅约有1200m2,分为植物的奥秘、植物与环境、植物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等4个展厅,系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奇闻妙趣的植物世界。而温室约有800m2,重点向观众展示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和各种趣味植物,揭示植物的多样性和观赏性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此外,在室外还栽植着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数百种花草树木,其中有不少为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收藏部分:收藏国内外各类植物标本约55万号,收藏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其中有种子植物标本约50万份,蕨类植物标本约2万份,苔藓植物标本约2万份,地衣植物标本约1万份。3.研究部分: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标本馆(WUK)及植物分类研究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有:a、经典分类研究:包括植物资源的调查采集、重要类群的识别区分、专科专属的分类及其系统发育研究等;b、物种生物学研究:对一些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类群,如小麦族、苜蓿属、栎属等,探究其下各类群的种间亲缘关系及其进化过程;c、虚拟植物标本馆及标本馆信息化建设:包括植物标本信息数据库及其共享平台的建立、标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虚拟标本馆的设计与展示等。并有植物解剖实验室、植物显微摄影室、植物标本制作间及植物分类专业图书资料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网站等附属机构作为技术支撑。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维持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是地球系统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作用的产物和它们的交汇界面。可以说,土壤是地球的“皮肤”,是维系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部分。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和人为活动等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中这些因子表现的方式和强度差异很大,因此土壤具有时间中的演化特征和空间中的分异规律,这些特征反映在土壤的水平和垂直变异上,土壤的层次发育是在现在或过去自然条件下以土壤风化和生物活动为主导过程的物质迁移转化的体现,而土层的水平变异则是气候、地貌和景观条件不同所引起的。土壤是动植物生存及生长的自然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们的生活水平往往取决于土壤的质量以及依土壤生存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和质量。肥沃的土壤是昌盛文化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土壤利用和管理不善以及土壤遭到破坏之时,会给动植物生存及生长带来灾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使文化陷入衰落。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从农耕社会出现以来,土壤一直就是社会不可或缺、最重要的公共财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指出“万物土中生”,这高度概括了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经?离》,1000BC)。因为有了肥沃的土壤才有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封建社会,帝王对土壤也表现出高度的崇敬,“江山社稷”是国之大计,而“社稷”不外是土地和收获!至今,在北京中山公园内,还保留着被称作“五色土”的社稷坛,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社稷坛既体现了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同时又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土壤的分布—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土壤博物馆。本土壤博物馆收集了半个世纪以来,我校的土壤科学工作者在不同时期采集自全国各地的典型土壤剖面,包括整段标本、微型盒装标本和反映土壤发生演化过程的形态标本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反映世界上其他国家土壤特征的一些照片和文字材料。土壤博物馆分4个展厅,分别是:(1)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厅;(2)中国土壤分类与分布厅;(3)中国与世界土壤主要剖面厅;(4)土壤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厅。我们通过观看这些丰富多彩的土壤,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认识土壤,从而树立保护土壤、珍惜土壤资源的意识。的确,土壤不仅是珍贵的,而且也是美丽的。

历史沿革

广西植物标本馆的前身为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标本室,成立于1935年,是当时任广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主任陈焕镛教授亲自创立的。在了解广西植物标本馆历史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广西植物所的简史。

1934年,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先生,为了适应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需要,邀请了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时任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的主任陈焕镛教授考察广西大学并筹建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并于1935年元月成立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陈焕镛教授任所长,所址设在广西梧州广西大学公园内——即梧州鸳鸯江岸边的白鹤山上。这是广西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我国较早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成立之后,得到广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大力支持,赠送复份标本7000余份和柚木标本柜10副,以此为家底,当年就建立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1938年夏,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拨归广西大学农学院领导,并于当年9月随院部搬到广西柳州沙塘。1944年夏,日寇南侵,植物研究所随农学院往广西南丹疏散,由于铁路运输受阻无法到达南丹,后来随广西大学校本部疏散到贵州溶江。1944年8月溶江发生罕见洪灾,标本室大部分标本受损。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9月,农学院、植物所随从广西大学校本部迁回到柳州鹧鸪江。1946年6月,广西大学各部又迁至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而植物所随农学院迁到良丰雁山。1946年夏天,标本室再次得广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赠送复份标本40000余份。1947年7月1日,植物研究所恢复由广西大学校本部领导,更名为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解放后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农学院于10月份脱离广西大学独立建制,经济植物研究所再次归农学院领导。1954年1月,中科院将广州的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与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合并,建立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而原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改为华南植物所的广西工作站,后于当年7月份更名为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1958年10月,广西分所直接隶属于中科院领导,更名为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后来归属仍有多次变更,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中科院双重领导。

几十年来,虽然所的归属曾多次变更,但植物标本馆的建设从未停顿过,而是不断充实、扩大。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对广西植物资源的广泛深入调查,例如1959年为期一年的广西野生植物资源普查,1962年的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综考。1963-1966年的广西植被区划,1979-1980年的弄岗自然保护区综考,1981-1982年的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综考和其他多次专项调查采集,采到了大量的标本,再加上开展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复份标本交换业务,使馆藏标本大幅度增长,发展到今天馆藏维管植物标本40万份、对华南乃至西南及其邻近地区植物研究具重要意义的标本馆。

馆藏特色

广西植物标本馆自广西植物研究所1935年建立初始,就开始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保藏和研究工作。在经几代植物学家的艰苦创业后,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维管束植物标本已达40万份,共收录国内外植物物种约12000种,涵盖了广西植物8000多种,其中模式标本4000余份,涉及150科1100余个分类群,馆藏标本年代最早的采集于1889年。就馆藏标本数目和整体规模而言,广西植物标本馆均位居我国前列。

广西植物标本馆的标本来源以广西各地为主,其中尤其以石灰岩地区的植物标本最为齐全,占本馆馆藏标本的30%强,是全国馆藏广西石灰岩石山地区植物标本最多的植物标本馆。在石灰岩石山地区植物研究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标本馆还广泛收集华南、西南和东北等国内其他各省区的标本,并同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其它国家的标本馆建立标本交流关系,收藏了美国、英国、日本、印尼、新西兰、越南等国的部分标本。在世界樟科、猕猴桃科、豆科、千屈菜科、柿科、苦苣苔科、茶科、苏铁科等的标本积累较为丰富。所有这些,都是几代植物学家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尤其是与陈少卿、黄志、梁向日、高锡朋、刘心祈、谭沛祥、陈照宙、陈立卿、李荫昆、李中提、覃浩富、钟济新、梁畴芬、李树刚、邓先福、徐月邦、韦发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创业、苦心经营分不开的。馆藏的大量标本为广西相关的植物学专著的编写、植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空间布局

标本馆由一栋四层建筑构成,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一楼为研究人员办公室,并设有保安值班室、消防监控室、会议室和绘图室;二楼有管理员室、标本预处理室、模式标本室和标本库(被子植物由木兰科至柿科);三楼有管理员室、资料室、副份标本库和标本库(被子植物由山榄科至唇形科、单子叶植物、区系标本);四楼有标本装订制作室、网络信息工作室、资料室、消防设备室和标本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区系标本)。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凉州大司马的头像
    凉州大司马 2025年08月03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凉州大司马”

  • 凉州大司马
    凉州大司马 2025年08月03日

    本文概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里面有植物土壤馆。里面有各种植物标本,介绍,土壤标本和介绍。一下来自博览园官网:/show.php?articleid=2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博物馆在...

  • 凉州大司马
    用户080301 2025年08月03日

    文章不错《什么是植物标本?》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